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种类、清洗消毒、包装

微生物学实验室所用的玻璃器皿,大多要进行消毒、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,因此对其质量、洗涤和包装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。一般,玻璃器皿的质量要求硬质玻璃,才能承受高温和短暂烧灼而不致破损;器皿的游离碱含量要少,否则会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度;对玻璃器皿的形状和包装方法的要求,以能防止污染杂菌为准;洗涤方法不恰当也会影响实验结果。本节将对这几方面作详细介绍。
 
一、器皿的种类、要求与应用
1. 试管(test tube)
微生物学实验室所用玻璃试管,其管壁必须比化学实验室用的厚些,这样在塞棉花塞时,管口才不会破损。试管的形状要求没有翻口,不然,微生物容易从棉塞与管口的缝隙间进入试管而造成污染。此外,现在有不用棉塞而用铝制或塑料制的试管帽,若用翻口试管也不便于盖试管帽。有的实验要求尽量减低蒸发试管内的水分,则需使用螺口试管,盖以螺口胶木或塑料帽。
 
试管的大小可根据用途的不同,准备下列三种型号。
(1)大试管(约18×180mm)可盛倒培养皿用的培养基;亦可作制备琼脂斜面用(需要大量菌体时用)。
(2)中试管(约13-15×100-150mm)盛液体培养基或做琼脂斜面用,亦可用于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。
(3)小试管(10-12×100mm)一般用于糖发酵试验或血清学试验,和其他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
 
2.  德汉氏试管(Durham tube)
观察细菌在糖发酵培养基内产气情况时,一般在小试管内再套一倒置的小套管(约6×36 mm),此小套管即为德汉氏试管,又称发酵小套管。
 
3.  吸管(又称移液管,pipette)
(1)玻璃吸管(glass pipette)微生物学实验室一般要准备1、5、10 ml的刻度玻璃吸管。与化学实验室所用的不同,其刻度指示的容量往往包括管尖的液体体积,亦即使用时要注意将所吸液体吹尽,故有时称为“吹出”吸管。市售细菌学用吸管,有的在吸管上端刻有“吹”字。
 
除有刻度的吸管外,有时需用不计量的毛细吸管,又称滴管,来吸取动物体液和离心上清液以及滴加少量抗原、抗体等。
 
(2)活塞吸管(piston pipette)主要用来吸取微量液体,故又称微量吸液器或微量加样器。其外形和结构如图Ⅰ-4,除塑料外壳外,主要部件有按钮、弹簧、活塞和可装卸的吸嘴。按动按钮,通过弹簧使活塞上下活动,从而吸进和放出液体。其特点是容量固定,使用时不用观察刻度,操作方便、迅速。G内产品一般每个活塞吸管固定一种容量,分别有5、10、20、25、50、100、200、500、1000 μl等不同容量。而精制的活塞吸管每个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调节几个容积,例如在5-25 μl的范围内,可调节5、10、15、20、25 μl五个不同的量,使用时按需要调节,但当调节固定后,每吸一次,容量仍是固定的。用毕只需调换吸嘴或将吸嘴洗净,消毒后再行使用。
 
活塞吸管是G外70年代后半期才开始生产与应用的,近年来G内亦日益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和使用同位素等的科学实验中。
 
4.  培养皿(petridish)
常用的培养皿,皿底直径90mm,高15mm。培养皿一般均为玻璃皿盖,但有特殊需要时,可使用陶器皿盖,因其能吸收水分,使培养基表面干燥,例如测定抗生素生物效价时,培养皿不能倒置培养,则用陶器皿盖为好。
在培养皿内倒入适量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,用于分离、纯化、鉴定菌种、微生物计数以及测定抗生素、噬菌体的效价等。
 
5.  三角烧瓶(Erlenmeyerflask)与烧杯(beaker)
三角烧瓶有100、250、500、1000 ml等不同的大小,常用来盛无菌水、培养基和摇瓶发酵等。常用的烧杯有50、100、250、500、1000 ml等,用来配制培养基与药品。
 
6.  注射器(injector)
一般有1、2、5、10、20、50 ml等不同容量的注射器。注射抗原于动物体内可根据需要使用1、2和5 ml的;抽取动物心脏血或绵羊静脉血可采用10、20、50 ml的。
微量注射器有10、20、50、100 μl等不同的大小。一般在免疫学或纸层析等实验中滴加微量样品时应用。
 
7.  载玻片(slide)与盖玻片(cover slip)
普通载玻片大小为75×25 mm,用于微生物涂片、染色,作形态观察等。盖玻片为18×18 mm。
凹玻片是在一块厚玻片的当中有一圆形凹窝,作悬滴观察活细菌以及微室培养用。
 
8.双层瓶(double bottle)
由内外两个玻璃瓶组成,内层小锥形瓶盛放香柏油,供油镜头观察微生物时使用,外层瓶盛放二甲苯,用以擦净油镜头。
 
9.  滴瓶(dropper bottle)
用来装各种染料、生理盐水等。
 
10.  接种工具
接种工具有接种环(inoculating loop)、接种针(inocula-ting needle)、接种钩(inoculating hook)、接种铲(inocula-ting shovel)、玻璃涂布器(glass spreader)等。制造环、针、钩、铲的金属可用铂或镍,原则是软硬适度,能经受火焰反复烧灼,又易冷却。接种细菌和酵母菌用接种环和接种针,其铂丝或镍丝的直径以0.5 mm为适当,环的内径约2 mm,环面应平整。接种某些不易和培养基分离的放线菌和真菌,有时用接种钩或接种铲,其丝的直径要求粗一些,约1 mm。用涂布法在琼脂平板上分离单个菌落时需用玻璃涂布器,是将玻棒弯曲或将玻棒一端烧红后压扁而成。
 
二、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
清洁的玻璃器皿是实验得到正确结果的先决条件,因此,玻璃器皿的清洗是实验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。清洗方法根据实验目的、器皿的种类、所盛放的物品、洗涤剂的类别和沾污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。现分述如下:
 
1.  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
新购置的玻璃器皿含游离碱较多,应在酸溶液内先浸泡数小时。酸溶液一般用2%的盐酸或洗涤液(见本小节“3”)。浸泡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。
 
2.  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
(1)试管、培养皿、三角烧瓶、烧杯等可用瓶刷或海绵沾上肥皂或洗衣粉或去污粉等洗涤剂刷洗,然后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。热的肥皂水去污能力更强,可有效地洗去器皿上的油污。洗衣粉和去污粉较难冲洗干净而常在器壁上附有一层微小粒子,故要用水多次甚**10次以上充分冲洗,或可用稀盐酸摇洗一次,再用水冲洗,然后倒置于铁丝框内或有空心格子的木架上,在室内晾干。急用时可盛于框内或搪瓷盘上,放烘箱烘干。
 
玻璃器皿经洗涤后,若内壁的水是均匀分布成一薄层,表示油垢完全洗净,若挂有水珠,则还需用洗涤液浸泡数小时,然后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。
 
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器皿应先将其刮去,然后洗涤。带菌的器皿在洗涤前先浸在2%煤酚皂溶液(来苏尔)或0.25%新洁尔灭消毒液内24小时或煮沸半小时,再用上法洗涤。带病原菌的培养物**好先行高压蒸汽灭菌,然后将培养物倒去,再进行洗涤。
盛放一般培养基用的器皿经上法洗涤后,即可使用,若需精确配制化学药品,或做科研用的精确实验,要求自来水冲洗干净后,再用蒸馏水淋洗三次,晾干或烘干后备用。
 
(2)玻璃吸管吸过血液、血清、糖溶液或染料溶液等的玻璃吸管(包括毛细吸管),使用后应立即投入盛有自来水的量筒或标本瓶内,免得干燥后难以冲洗干净。量筒或标本瓶底部应垫以脱脂棉花,否则吸管投入时容易破损。待实验完毕,再集中冲洗。若吸管顶部塞有棉花,则冲洗前先将吸管**与装在水龙头上的橡皮管连接,用水将棉花冲出,然后再装入吸管自动洗涤器内冲洗,没有吸管自动洗涤器的实验室可用冲出棉花的方法多冲洗片刻。必要时再用蒸馏水淋洗。洗净后,放搪瓷盘中晾干,若要加速干燥,可放烘箱内烘干。
 
吸过含有微生物培养物的吸管亦应立即投入盛有2%煤酚皂溶液或0.25%新洁尔灭消毒液的量筒或标本瓶内,24小时后方可取出冲洗。
 
吸管的内壁如果有油垢,同样应先在洗涤液内浸泡数小时,然后再行冲洗。
 
(3)载玻片与盖玻片用过的载玻片与盖玻片如滴有香柏油,要先用皱纹纸擦去或浸在二甲苯内摇晃几次,使油垢溶解,再在肥皂水中煮沸5-10分钟,用软布或脱脂棉花擦试,立即用自来水冲洗,然后在稀洗涤液中浸泡0.5-2小时,自来水冲去洗涤液,**后用蒸馏水换洗数次,待干后浸于95%酒精中保存备用。使用时在火焰上烧去酒精。用此法洗涤和保存的载玻片和盖玻片清洁透亮,没有水珠。
检查过活菌的载玻片或盖玻片应先在2%煤酚皂溶液或0.25%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24小时,然后按上法洗涤与保存。
 
3.  洗涤液的配制与使用
(1)洗涤液的配制洗涤液分浓溶液与稀溶液两种,配方如下:
浓溶液 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(工业用) 50 g
自来水 150 ml
浓硫酸(工业用) 800 ml
稀溶液 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(工业用) 50 g
自来水 850 ml
浓硫酸(工业用) 100 ml
 
配法都是将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先溶解于自来水中,可慢慢加温,使溶解,冷却后徐徐加入浓硫酸,边加边搅动。
 
配好后的洗涤液应是棕红色或桔红色。贮存于有盖容器内。
(2)原理 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与硫酸作用后形成铬酸(chro-mic acid),酪酸的氧化能力极强,因而此液具有极强的去污作用。
(3)使用注意事项
(a)洗涤液中的硫酸具有强腐蚀作用,玻璃器皿浸泡时间太长,会使玻璃变质,因此切忌到时忘记将器皿取出冲洗。其次,洗涤液若沾污衣服和皮肤应立即用水洗,再用苏打水或氨液洗。如果溅在桌椅上,应立即用水洗去或湿布抹去;
(b)玻璃器皿投入前,应尽量干燥,避免洗涤液稀释;
(c)此液的使用仅限于玻璃和瓷质器皿,不适用于金属和塑料器皿;
(d)有大量有机质的器皿应先行擦洗,然后再用洗涤液,这是因为有机质过多,会加快洗涤液失效,此外,洗涤液虽为很强的去污剂,但也不是所有的污迹都可清除;
(e)盛洗涤液的容器应始终加盖,以防氧化变质;
(f)洗涤液可反复使用,但当其变为墨绿色时即已失效,不能再用。
 
三、空玻璃器皿的包装
1.  培养皿的包装
培养皿常用旧报纸密密包紧,一般以5-8套培养皿作一包,少于5套工作量太大,多于8套不易操作。包好后行于热灭菌。如将培养皿放入铜筒内进行干热灭菌,则不必用纸包,铜筒有一圆筒形的带盖外筒,里面放一装培养皿的带底框架,此框架可自圆筒内提出,以便装取培养皿。
 
2.  吸管的包装
准备好干燥的吸管,在距其粗头顶端约0.5cm处,塞一小段约1.5cm长的棉花,以免使用时将杂菌吹入其中,或不慎将微生物吸出管外。棉花要塞得松紧恰当,过紧,吹吸液体太费力;过松,吹气时棉花会下滑。然后分别将每支吸管**斜放在旧报纸条的近左端,与报纸约呈45度角,并将左端多余的一段纸覆折在吸管上,再将整根吸管卷入报纸,右端多余的报纸打一小结。如此包好的很多吸管可再用一张大报纸包好,进行干热灭菌。
 
如果有装吸管的铜筒,亦可将分别包好的吸管一起装入铜筒,进行干热灭菌;若预计一筒灭菌的吸管可一次用完,亦可不用报纸包而直接装入铜筒灭菌,但要求将吸管的**插入筒底,粗端在筒口,使用时,铜筒卧放在桌上,用手持粗端拔出。
 
3.  试管和三角烧瓶等的包装
试管管口和三角烧瓶瓶口塞以棉花塞(做棉塞的方法见实验十九),然后在棉花塞与管口和瓶口的外面用两层报纸(不可用油纸)与细线包扎好,进行干热灭菌。试管塞好棉花塞后也可一起装在铁丝篓中,用大张报纸将一篓试管口做一次包扎,包纸的目的在于保存期避免灰尘侵入。
 
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,若需湿热灭菌,则要多用几层报纸包扎,外面**好再加一层牛皮纸。如果试管是盖的铝帽,则不必包纸,可直接干热灭菌。用塑料帽,则宜湿热灭菌。